美术教案简短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简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简短1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难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
教学的准备
教师整体感知这课的内容,预设出教学计划。然后根据本课的教学计划,然后网络,查找各种所需的资料,用PowerPoint设计出教学课件。最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自己制作了几件示范作品。
学生的准备:常规的作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表现水的音乐,让学生静静地听。设问:这段钢琴表现的是什么的声音?大部分学生能够听出,并齐声回答。
(2)引出课题——水资源。
(3)科学知识的介入:出示水循环的图示,介绍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说说图示的意思,本来估计五年级应该知道自然界的水是如何循环的,但是他们不知,所以教师直接传授。)
2、欣赏感受。
(1)播放课件,观察各种各样水的图片(江海之水、湖泊之水、瀑布之水以及家乡千岛湖的美丽图片)。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以及水的形和色的变化。(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沉浸于自然景色,他们不由地发出赞叹,特别是欣赏到千岛湖的图片时,学生感触很深。)
(2)水是那样的美,更是人类、动植物乃至整个地球不可缺少的资源。早在x多年前,由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就是著名水利工程。
课件出示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简单介绍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增加学生对优秀民族遗产的了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当学生得知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并没有什么大影响,学生们一片哗然)
(3)介绍都江堰的设计者——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课件出示李冰父子雕塑。并简单带过大禹治水有关的故事。
3、思考讨论。
(1)课件出示污染水现象的图片。通过比较,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水污染的严重。
依次引出以下问题:
水是怎样被污染?
水污染的害处是什么?
我们如何防止水的污染?如何节水?
(让学生思考讨论,结合前一段时间由于洪水原因,学校自来水被污染和停水的事件来说说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2)介绍有关水的保护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目前水资源的紧缺和由于水的缺少和污染给社会的威害,以及人们在水的保护方面的努力。
(3)教师用课件展示图片,结合学生的讲述,小结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宣传发动大家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4)思考:为了节水,你会做什么?导出——招贴画
4、欣赏分析。
(1)课件出示:《保持水源,防止沙漠化》、《地球上的水》、《禁止污水超标排放!》等招贴画。
(2)说说这幅画中画了什么?猜猜它想表达什么?
(3)分析是利用什么创作手段来表达意思的,思考:招贴画有什么特点?
(4)出示《循环一万年》的招贴画,具体分析这一幅作品的主要构成和创作手段。
标题——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
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表现图形
利用联想、拟人、夸张等手法通过写实的、装饰的、抽象的、漫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招贴画主要特点:构图单纯、主题鲜明。
5、激发想象,学生创作。
欣赏范作及同龄人的作品,说说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学习并启发思维。
展开联想,进行创作。(要求构思新颖、有创意)
6、大胆宣传,展示评价。
把全班学生的作业展示在后面的黑板上,组成了“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主题招贴画展栏。(教师设计刊头)
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美术教案简短2一、背景
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孩子们都很喜欢玩。近来班里的自然角中有家长为我们送来了几块雨花石,那色彩斑斓的石头更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正好我们小班开展了以故事〈五彩石头路〉为引线的主题活动。那么如何挖掘石头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来对幼儿进行数学方面的教育呢?一开始,我想到了数数。但纯粹的数数活动仅仅把石头作为其他教具的替代,也没有多大的意思,而且显得很单调。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石头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围绕它的特征来开展活动。细细的观察石头,它具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粗糙有光滑。因此我想就此入手,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根据石头的特征来进行排序活动,并整合了有关数学方面数数和分类的知识。
二、活动的实录与反思
(一)引题
“前几天我们一起听了〈五彩石头路〉的故事,谁用石头铺路了?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帮兔姐弟铺路。”
(反思: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按数量捡石头
1)请小朋友捡两块粗糙的石头
2)听听老师拍了几下手,就捡几块石头
3)听听敲了几下小铃,就捡几块石头
4)请你数一数,你一共捡了几块石头?
……此处隐藏6474个字……放风筝;社会体验活动:风筝节活动;等等。以上这些活动我将依托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资源分步实施。
美术教案简短7一、教学理念:
剪纸艺术最早源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本课的内容恰反映了我们继承与学习传统剪纸的方法与技能。从古至今,剪纸艺术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以及风俗习惯当中。由此可见,剪纸艺术早已是我国各民主喜闻乐见的一种明间艺术。学习色纸叠剪、色彩对折剪、连续花边、拼色与套色剪纸、主题性剪纸等技法,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与自然环境”为取向,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并以“克隆动物”为题材进行剪纸创作,增强环境意识,懂得爱护动物,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以往学习的简单对折剪法的基础上延续学习剪纸技法,引导学生提高剪纸创作中的艺术造型能力及画面构图能力。本课以孩子门喜爱的动物园为创作内容,以目前世界上最热点的话题“克隆”为切入点,巧妙地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材以有趣的学生剪纸作品欣赏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共同处与不同点,并从中感知重复的形式美。通过学习多层这折剪、叠剪纸技巧,使学生在表达对绿色大自然的热爱和感受其美感的情境中,逐步培育心灵手巧的优秀品质与能力,这是本课的设计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对折、叠剪法,剪出多个重复动物形象并进行画面构图的艺术处理。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中,体验多个重复形象所构成的形式美和情趣美。再尝试中,体验剪纸艺术技法的巧妙与剪纸纹饰的特点在展示中,体验合作与创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美和动物的形态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重点:
1。重点:正确掌握对折剪、叠剪法,剪出多个重复动物形象并进行画面构图的艺术处理。
2。难点:抓准动物特征,大胆折剪、叠剪出多个造型夸张的动物形象。
3。兴趣点:一次折剪、叠剪出多个重复花样的方法;“克隆”出多个动物构成画面。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收集动物图片资料,了解动物形态特征,2。能一次折剪出两个或者多个重复的图样,所选择的纸材要以薄、韧为佳。
七、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与交流
播放影片“地球”导入:
教师:播放《地球》视频片段,初步了解非洲大自然中壮观的生物及环境,感受生命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动物的保护、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师问:我们生活环境在渐渐地恶化,你梦知道有哪一些吗?
学生答:有全球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森林面积减少等等,导致了许许多多动物及其他物种正在濒临灭绝。
铺设,老师问学生:假如现在面临这这样的紧急情况(生物灭亡),并且现在你是一位热爱生物的生物学家或者是科学家,现在全球在采取紧急计划,叫做”拯救与克隆”。你会怎么做?
学生答:运用我的的绘画克隆出各种动物。
二、活动二:尝试与探索
老师问:那么作为一名参与此计划的拯救者,首先必须了解事态的严重性,并且能学会运用“克隆”技术。
欣赏与学习,观看教师播放的ppt,利用动物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形体观察分析,找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老师问:大象有什么特征?应该突出哪些地方?
学生答:鼻子。
学生甲:耳朵
学生乙:身体
老师问:斑马有什么特征?
学生问:黑白相间
老师:展示制作的剪纸作品,问:这几张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答:小鸟斗小猫,小猫保护小白兔。
学生答甲:一群猪仔。
学生答乙:一群野牛。
老师问:美在哪里?
学生答:疏密排列特别。
学生答甲:色彩对比很鲜艳,图案很丰富
学生乙:突出了动物的特点,造型夸张。
参考教材两种剪法范例,想一想是怎样剪出来的?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索“克隆”多个动物的剪法和摆放方法。剪法一:多张叠剪(多个重复),剪法二:折剪(相互对称)
三、活动三:动动手
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巧妙利用纸材,进行”克隆动物园”主题的剪纸创作。
四、教师巡视辅导。
五、分享与评价
1。组织学生以动物园的形式粘贴各个同学的作品,并懂得运用涂画的形式来装饰背景,使之更加有层次感,更丰富。
2。提出评价目标:“克隆”的动物和装饰纹样美不美?画面内容是否生动有趣、切题?
3。展示学生个人创作优秀作品成果,共同分享成功的乐趣。
美术教案简短8【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动物头型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教学准备】
1、牧场的背景图。
2、KT材质的圆形、三角形、梯形头型的动物范例若干,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参观牧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听说今天开心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二)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1、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师说动物谜语,学生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范例,并引导学生想象三角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型)
(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
(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
(三)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范例说说三种动物的制作方法,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介绍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动物,选好头型底板。
2、在选用各种色彩的橡皮泥根据需要搓条、团圆、压扁,创意动物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轻声交流,动作快的学生可以再做不同的动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在开心牧场,欣赏评价。
请学生说说哪个小动物最神气?为什么?(引导学生针对头型和色彩进行评价。)
欣赏完作品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文档为doc格式